体操动作教学顺序系指体操动作教学的先后次序,是体操学科内部的逻辑规律之一。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一般可分为整体教学顺序、局部教学顺序和单个动作的教学顺序。 1.整体教学顺序:是指将教学大纲技术部分规定的所有动作当作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各项目的教学顺序。我国传统的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一般是以项目为单位,遵循系统性原则,依据体操动作分类法的排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的。例如,跳马的教学是由普通跳跃过渡到支撑跳跃的。在普通跳跃里又由先练习各种只用脚的跳跃而过渡到手脚并用支撑器械的跳跃(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等),然后再进入到支撑跳跃,先练习侧向腾越(斜进助跑直角腾越、侧腾越等),再练习正向腾越(分腿腾越、屈腿腾越等),最后进入手翻腾越…… 最近,国内有人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详见“同结构立体教学法”条目),即将大纲技术部分规定的所有动作,打破项目的各自系统,根据动作技能转移的规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编成结构相似的若干框架,跨项目进行立体排列,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控制过程中,依据框架程序进行教学,收到了省时、省力的成效。 2.局部教学顺序: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或考试、考查的需要,将一些不同结构的动作编成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并为了依次完成该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所采用的教学顺序。 3.单个动作的教学顺序:是指学习某一个动作时所采用的教学顺序。体操单个动作的教学通常按如下顺序进行: ❶了解学生的情况。 ❷分析教材,研究动作的技术结构与教学结构。 ❸制定学习动作的计划。 ❹通过讲解介绍新动作。 ❺采用相应的教法与手段(动作示范、演示人体模型、图片、电影及录像等)。 ❻练习,可根据需要运用分解法、完整法、语言法、保护与帮助,采用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及使用练习器等。 ❼分析,评价,发现错误动作。 ❽纠正错误动作。 ❾重复正确技术,巩固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