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的可观察性通过人的感官和现代化仪器,对运动员的各种活动、行为进行观察、测量、测试、测定,从定性到定量地加以记录和运算,了解运动员在某瞬间状态及这种状态可能变化的预测。当这种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变化被人为地量化,并用一组变量表达时,表明运动员具有可观察性,这种变量称为可观察变量。若搜集的变量越多,则对运动员本人及其训练的认识越深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使可观察变量升华为可控制变量,对训练的控制才会进一步加强,训练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显然,要认识和把握运动员的训练规律,首先与掌握的运动员的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的多少及其深刻程度有直接关系。体操发展的进程表明,当运动员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时,都可以而且必须开拓一批新的运动员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为前提。例如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以他最新创造的单杠“旋”下震动了世界体坛,并以此夺得桂冠。他的这一高难下法,经体操界人士多方面深入细致观察,逐渐掌握了大量“旋”下的可观察变量,对如何完成这一动作的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多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可控制变量,使训练方法、手段日益更新,训练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在一年多时间里,“旋”下很快就被中国运动员高质量地掌握了。此后不久,除鞍马以外的男女体操的9个项目都移植应用了这个动作,开辟了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把体操发展大大地推动向前。至于如何观察、测量、测定,以获取更多的可控制变量,这一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如运动员所处的状态,从事的项目和练习的动作,所处的训练时期或阶段,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所要达到的近期、远期目标,使用的仪器设备,运用的方法手段是否先进科学,以及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配合的是否协调,效益怎样等等。其中,思维的更新,仪器、方法的改革,对于获取更多的可观察变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