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在某一时间内作用于物体上的冲量等于其动量在同一时间内的变化量,此谓动量定理。其表达式为Ft=mVt-mV0。人体受力后,重心速度必然在受力方向上发生变化。分析动作时,凡因受力而改变速度时均可运用该定理。它可说明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外力及其作用时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了解运动员在完成某动作环节时受力或用力的大小。例如,若已知运动员身体质量、跳马上板瞬时的水平速度、上板制动角及上板后缓冲时间(这些数据均易取到),运用该定理就可求出运动员在缓冲过程中腿部该用多大的力去顶助跳板。从Ft=mVt-mV0中可知,若作用力不变而其作用时间越长,冲量就越大,引起的动量变化量也越大。因此在做某些动作时,经常利用增加工作距离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来顺利完成动作。例如,做鞍马全旋时,要求远伸脚,展开髋,手要晚放快撑,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如此。再如,运动员从高处落地时,为了减小冲击力以稳定落地,往往要做缓冲动作,其理论根据也是该定理。须知,所有体操动作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的。所以,完成动作时力的作用时间不能无限制地延长,只有在一定的工作距离内,以最短的时间通过才能获得较大的速度。可见,完成许多体操动作既要求增加工作距离,又要求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