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杠教学特点双杠动作技术复杂,类型全面,而且要求高度的准确性,在双杠动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顾及上述特点。 1.教法特点 (1)可以广泛运用分解法:由于器械结构特点,可以减少动作的分解程度。教杠下动作时,可仅仅把动作分解为下落和上升两部分;学习杠上转体和空翻类动作时,也常常把教学分成两个步骤——先掌握支撑阶段的动作环节,然后再掌握整个动作。 (2)完整法占有重要地位:用完整法可以直接教会许多简单动作。就是较复杂的动作,为了保持动作的完整配合,也可以通过帮助简化练习。在此,可以成功地运用诱导练习。 2.保护与帮助 由于器械结构特点,能够在动作中有效地运用教练员的保护与帮助。教练员站在杠侧与正在练习的运动员直接接触,可以收到很好效果。有许多以手倒立为结束姿势的动作,初学时,教练员不但要帮助上提或上推,随后还要扶持身体帮助固定在手倒立姿位;有许多动作需要脱手再握,教练员要随时防备运动员撑空以便及时给予保护;由于器械构件较多结构紧凑,所以运动员做动作时容易与器械磕磕碰碰,这也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双杠不像单杠、吊环那么高,做杠下动作时一旦脱手,运动员难以在空中应变进行自我保护,这就需要教练员在杠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3.抓好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 从现代体操观念来看,双杠已有五大基本技术,即支撑摆动、挂臂撑摆动、支撑后倒、放浪悬垂大摆及手倒立。抓好这些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是双杠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支撑摆动:首先要教好支撑摆动的正确的基本动作姿势——支撑。正确掌握大幅度的支撑摆动之后,要重点教好手倒立下摆技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级运动员,都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支撑摆动技术。 (2)挂臂撑摆动:要教会运动员掌握鞭打式挂臂撑摆动技术。 (3)支撑后倒:现在共有3种支撑后倒技术——晚倒、早倒和大摆后倒技术。论提供能量的大小,大摆后倒技术所提供的能量最大,早倒次之,晚倒最小。但是,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应根据下面所要连接的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所谓大摆后倒技术,即在向后大回环的准备阶段中完成向屈体悬垂的过渡,让运动员掌握这种先进的后倒技术,可以高质量地完成高难的杠下动作。 (4)放浪悬垂大摆:这是由手倒立(或高位支撑)下摆过渡至直体悬垂的技术。运用这种基本技术,可以完成现代双杠的潮流动作——悬垂大摆动作。在教学训练中,为防止手滑,除首先解决技术问题外,还要教会运动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打光杠面、少抹镁粉、使杠潮湿、特制护掌等。 (5)手倒立:在该项教学中,要认真教好手倒立这一基本技术。为此,要把握住“直、顶、稳”3个字。直,即身体直;顶,即整个身体最大限度地向上顶伸;稳,即纹丝不动,控制能力强。 4.动作学习顺序 从宏观角度来说,在儿童少年双杠教学训练中,一般按“支撑——悬垂——挂臂”的顺序“开法儿”。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支撑摆动动作和少量的静止用力动作之后,才开始学习悬垂摆动动作。至于挂臂撑摆动动作,一方面,在儿童少年双杠教学训练中不要“开法儿”过早,否则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也不可“开法儿”过晚,以免误了打好基础的良机。 从微观角度来说,教具体动作时,也要讲究动作间的学习顺序。安排得当,会使相继学习的动作之间产生运动技能正转移,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若按后空翻下→后空翻成支撑;前空翻成支撑→前空翻两周成挂臂撑的顺序学习上述相应动作,肯定会给后一动作的学习带来麻烦。 5.常用辅助器材设备 双杠教学除必备标准双杠外,还需一些辅助器材设备,大致包括: (1)悬挂式和手提式保护带。 (2)海绵坑和海绵垫。 (3)可升降保护台及软面跳桌。 (4)倒立架。 (5)低双杠。 (6)软化杠面双杠:为避免动作歪斜碰在杠面上受伤,可采用各种办法把有关部分杠面软化以利缓冲,如把杠面包上海绵片,在杠面上覆盖海绵垫等。 (7)单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