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同结构立体教学法 |
内容 | 同结构立体教学法是曲世奎教授等,依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动作技能形成与符号说明: 同结构动作立体框架示意图 同结构立体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传统的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一般都是以某一个项目为一个平面,并在这个平面上依据体操动作分类法的排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例如技巧,先是学滚动,然后进入滚翻类,先学团身前后滚翻;再学直膝前后滚翻;而后是鱼跃前滚翻,挺身鱼跃前滚翻,倒立前滚翻等;最后再进入到手翻类,学习侧手翻、头手翻……这种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遵循了体操学科内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在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体操动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指出,由于在教学中只看到作为独立项目平面上动作之间的纵向联系,忽略了项与项同结构动作之间的横向联系,影响了实施动作技能间的相互积极转移,延长了某些动作的学习时间,从而拖长了体操动作的教学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以原有的动作联系为基础的,但大纲技术教材中各个动作出现时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意味着它只是分项目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动作分类法顺序进行排列。动作技能转移的规律告诉我们: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和机体所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基本相似的动作之间,可实施积极的技能转移。从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看,体操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是高级神经活动条件联系形成的过程,当条件联系在大脑皮层的痕迹没有消退时,下一次条件联系又重复出现,这最易形成条件联系,也易于促进动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同结构立体教学法将高度相关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大脑皮层中所建立的条件联系性质相同或相近,而且前后不穿插任何别的干扰,增加了相近动作的重复次数,它不仅有利于前一个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和巩固,也有利于后一个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和巩固。就是说,在前一个动作的动力定型基本形成后,即可学习后一个动作,在学习与复习的过程中,可相互实施技能的积极转移,使学习等于复习,复习等于学习,同时促进这两个动作动力定型的巩固与提高,而不必像不同结构动作那样必须在前一个动作的动力定型巩固之后,才能再学习下一个动作。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动作技能之间的相互干扰。 通过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 ❶同结构立体教学法是依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动作技能形成与转移的规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可以立体网络化的形式,对体操动作的教学过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 ❷同结构立体教学法,以立体框架形式组成的动作教学程序,符合生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易于促进动作技能和技巧的形成,易于促进动作技术的规格化,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以最短时间掌握动作技术的有效方法。 ❸同结构立体教学法,以立体交叉排列动作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体操动作的教学顺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有利于贯彻系统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同结构立体教学法的出现,对探索体操课教学改革的路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分类 | 体操-体操教学-同结构立体教学法 |
随便看 |
|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