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上成挂臂撑双杠低难度动作之一。从1928年第9届奥运会开始(包括世锦赛),曾12次选入规定动作中。1973年版《体操竞赛评分规则》的难度表中规定,“弧形上成挂臂撑后摆”为A组动作。完成该动作的方法有多种,50年代的方法是由支撑后倒落下时,两肩稍向前倾,挺直身体,同时控制身体前摆速度。当身体摆至垂直部位时,两肩向后倒,举腿收髋,下落成屈体悬垂前摆。这种方法较易掌握,但幅度较小,对于以后学习弧形上成支撑带来困难。60年代,采用由支撑后摆极点开始,当身体前摆至臀部接近肩水平面时,双腿做短促的制动,含胸、臀部稍后移,同时向后倒肩,急速收腹举腿,稍翻臀成屈体悬垂迅速前摆。这种技术幅度较大,完成动作优美,身体的屈伸时反作用力也加大。80年代以后出现“早倒”技术(参见“弧形上”条目),使该类动作质量大大提高。不管采用哪种技术,由支撑到悬垂,由屈体悬垂再上到挂臂撑都需要急速伸展身体,并用力拉杠造成身体重心向前上方快速移动,成挂臂撑姿势。该动作可以连接由挂臂撑后摆开始的多种类型动作。如“前滚翻成倒立”、“后摆上分腿摆越成支撑”、“后摆上成手倒立”等。初学时,保护者可站在练习者的侧方,一手托背,一手托臀帮助练习者由支撑后倒至屈体悬垂,再顺势上托至挂臂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