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面教学法一种新型的体操动作教学法。它是前苏联斯玛列夫斯基、加维尔多夫斯基等人自70年代末研究并提出的。该法的实质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从分析动作结构入手,首先对众多的体操动作科学分类,把结构相同的一类动作中的断面动作挑出来先学,这样能触类旁通,加快同类动作的教学进程,为掌握同类型更难的动作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断面动作,系指同类结构动作中,既是基本的又是最有代表性的较简单动作(详见“断面动作”条目)。 前苏联在培养新手过程中,对断面动作极为重视。他们要求运动员接近一级水平时,要掌握体操所需要的各种结构动作中的断面动作。自70年代末以来苏联涌现的一批批新手,其中包括科罗廖夫等人,他们都在这种革新的断面教学法的运用中受益匪浅。 该法主要用于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多年规划训练中。此外,在体育院系和一般学校体操中也可以运用它。 在具体运用断面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断面动作是实施断面教学的关键,断面动作只有选得准,掌握好,才能又快又好地掌握与其相近的一类动作。为此,必须对大纲所有动作按其结构特征分门别类,然后根据诸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挑选每个项目的断面动作。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共性的典型断面动作。 2.从运动员训练的多年规划角度来看,实施断面教学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适时、大量地掌握断面动作。一般来说,应在中期训练前期(10至12岁)基本掌握所有结构组动作的断面动作,这就为少年运动员今后成功地学会同类型的其它动作,直至突破一些高难动作铺平了道路。 3.在体育院系和一般学校的体操教学中实施断面教学时,安排教材和进度要有所突破:大纲中原定的教学时数,可按断面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教材的重点、难点,可以跨学期安排;断面动作可以不受学期教学计划的限制,应贯穿各个阶段的始终,一抓到底;动作的学习顺序可以打破常规。 断面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是因为同一断面的动作有着相同类型的动作结构,尽管动作形式有别,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动作因素,这就使许多教学课业(如分解练习、诱导练习及辅助练习等教学中间环节)得到统一,从而使教学课业总数减少,同时,也为统一它们的教法提供了客观条件。此外,如此教学能使前一动作的条件联系成为后一动作的动力定型基础,加速学生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这样学生不但掌握动作快,而且由于技术连贯强化,所以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