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坑现代体操训练的先进防护设备。设置在专用的体操馆里。坑深约1.50米,地处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为了防潮和防水渗透,在坑内和四壁加作防水层或涂防水涂料。距坑底向上约50厘米处安装铁丝网,网上至坑面填满泡沫塑料小块。这样既可以隔潮又能增加练习者落地的缓冲力。坑面积的大小要根据体操房的面积而定。坑的中间和四周安装单杠、吊环、高低杠等器械(技巧翻腾动作和跳马动作可直接落坑)。 在海绵坑上进行练习,任何被迫脱手着地和“脱手再握动作”失败落下以及做其它高难动作和下法,都可安全无恙。有助于加速学习与掌握动作进程和创新动作的实验。总之,海绵坑既可确保安全,又可使运动员在心理上消除顾虑,为体操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海绵坑的出现,是和泡沫塑料的问世分不开的。最早较普及的是沙坑。1952年在雨量很少的赫尔辛基,首先出现了有深在1米以上、装满锯屑的锯末坑。70年代出现了海绵坑,并在我国先后用于高水平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