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绳绳(竿)身体附着于悬挂的绳(竿)上,用手或手和下肢攀爬的运动。爬绳爬竿在我国起源很早,汉代张衡于《西京赋》中所言“都卢寻橦”,即为爬竿,亦称缘竿。西汉时期百戏中就有缘竿、戴竿攀援内容。两晋南北朝时期,已发展额上、齿上戴竿,有人攀援其上,做左回右转动作。隋唐时期盛行空中之技。缘竿技艺高超,《安禄山事迹》卷下载:“或一人肩俯首戴二十四人,戴竿长百余尺。至于竿杪人,腾掷如猿狖飞鸟之势,竞为奇绝,累日不惮,观者汗流目眩。”可见爬竿自古为杂技表演甚多。中国近代,爬竿之类也为军事训练所纳,如清朝北洋水师学堂,结合水师专业开展有爬桅运动,以练其筋力。爬竿也是流于民间的体育活动,如广西苗族过节时常举行爬竿比赛。爬绳则流于生产活动和军事斗争需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说到一次战争中,汉军“绳索相悬,上通天山,大破乌桓”,表明爬绳可为作战所用。在山川的生产劳动中,遇陡崖峭壁以悬绳拉索而攀,遇河流山涧以绳为桥溜索攀越而过,表明爬绳又为生活所需。今日爬绳爬竿,不仅于杂技表演和民间活动中继承发展,也为体育锻炼采用,爬垂直的绳(竿)被列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之一。 
练习爬绳(竿),能增强握力和上肢、肩带、腰腹力量,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培养攀爬能力及勇敢、顽强的精神,是一项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生活和军事技能的有益运动。爬绳(竿)有爬垂直的绳和竿、爬横绳、爬斜绳、荡绳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