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吊环中难度下法之一。在70年代使用的男子体操比赛评分规则中曾定为C组,后经1985年、1989年和1993年颁布执行的《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定为B组,难度组别有所下降。它是在吊环直体后空翻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也是在技巧、单杠、双杠等项的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等动作或下法相互渗透、影响和促进下所产生发展的。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体操大赛吊环比赛夺取优异成绩运动员常采用的下法。如1972年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吊环冠军日本运动员中山、亚军前苏联运动员沃罗宁采用的下法就是这个动 作。1988年第24届奥运会规定动作吊环下法也是这个动作。由于吊环技术水平的发展,新的下法类型不断涌现,高级运动员为夺取更好的成绩,参加大赛的自选动作因该动作难度组别的下降,也就无人采用了。这个动作的做法是前摆采用大摆振浪技术,即经垂线阶段沉肩明显,然后猛力向前上兜腿,造成屈髋的外在形态,同时两臂后引环;当摆至环上45°时,急剧制动腿,两臂继续向头后拉压双环,随即放手;在放手瞬间,收颏、梗头左转,右臂快速用力摆向左肩,紧上体并与脚一起发力,共同带动整个身体迅速转体360°。当转体近3/4时,打开两臂,挺身提气,不再用力转体,正面落地完成动作。要想做好这个动作,要先学好吊环的悬垂大摆技术,并且最好学会技巧和单杠的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等动作或下法,而且要在直体后空翻下的前提下再练这个动作。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基本技术和正确的转体发力的大小和时间、空间感觉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学会这个动作。练习时,摆动动作幅度要大,沉肩明显、充分,兜腿要猛而又持续,制动要急剧,放手要及时、果断。在空中转体360°时,既不抬头、挺胸、塌腰,又不能收髋、低头,转体发力准确、快速、连贯,一气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