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体育词典  卡路里查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体育知识:

 

标题 网状教学法
内容

网状教学法

亦称线路教学法,是将国民经济中广泛采用的网状计划法移植到教育领域的一种有效教法。前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М.Я.乌克兰教授和库班国立大学В.В.特鲁潘曾于1967~1969年的两个学年中,采用该教法对体育系体操课的教学进行了教育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教网状线路模型图法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科学组织法。《苏联体育理论与实践》(1972年第1期)。


网状线路模型图


网状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网状线路模型图,在所用手段最少的条件下测定完成全部工作所需的时间,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目的。其特点是可以将任何一个项目的任何一种量和难度的大纲动作全部用网状线路模型图表示出来,可使我们对各个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获得直观表象。其作用是它不仅对安排多年教学过程的教材可以节省教学时数,而且能使我们在教每一个动作时挑选最好的方法、手段,使教学的各个步骤保持最好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确定大纲技术部分各个项目单个动作练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关系,并在简单数学计算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教学的日期,从而将体操动作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计划控制系统。
如果将计划控制系统用网状线路模型图表示出来,其控制方法就会大大的简化。建立网状线路模型图的基础有3个主要的概念,即工作、事件、途径(如图)。


工作(用箭头表示),是指教学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所需要的手段。如学习单个动作或联合动作的过程。时间是指为了掌握动作而必须练习的次数,教学课的次数,或是日、周、月的次数等。
手段是指教学过程的条件,学生的能力,训练水平和积极性以及教师的经验和知识等。
在工作的概念中还包括等待,即完成动作或其它活动之间的间歇时间(也用箭头表示)。此外,还包括简单的依赖关系,即两种或更多数量程序间的逻辑联系(用虚线表示),有时一个工作的开始直接取决于另外一些工作的结果。
事件(用标有顺序号的圆圈表示),是指某项已做过的工作的总结,一项或几项工作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事件区别于工作,它不是过程,没有长期性,不花费时间,不需要手段。在体操动作的教学中,事件被看作是掌握单个动作、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的标志。开始该项工作的事件,叫作开始事件。结束该项工作的事件,叫作结束事件。反映网状线路模型图中一系列工作起点的,叫作起点事件;反映网状线路模型图中各组成部分达到最终目的的,叫作终点事件(如图)。


途径,某项工作的结束事件总是与下一项工作的开始事件相吻合,就称之为途径。把起点事件与终点事件连接起来,即从第1个事件到最后1个事件,不间断地、逻辑地连接起来,称之为完整途径。完整途径持续时间最长的,就称之为最大途径(用粗箭头表示)。图中,最大途径经过0、1、3、4的事件。
为了实际理解网状教学法的原理,下边以学习单杠直体后空翻下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列出工作顺序表:

事件顺序号工 作在此项工作之前
应进行的工作
课次
0 ~ 1甩摆,其“节奏”是准备脱手的2

事件顺序号工 作在此项工作之前
应进行的工作
课次
0~2前摆有节奏的转体3
0~3用保护带从摆动开始做后空翻下4
1~4悬垂摆动后空翻下0~13
2~5用保护带从支撑后摆成悬垂,之后做后空翻下0~23
5~6从支撑后摆成悬垂,之后做后空翻下0~2,2~53.5
5~7用保护带做两个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下2~54
7~8用保护带做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下5~74.5
8~9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下7~85.5


然后依据上表绘制网状线路模型图。
从网状路线图中可看出学习该动作的时间安排是20次课,即:


教学中可根据网状线路模型图中水平箭头的指示进行工作,教学课的次数用完成这些工作两个事件中间的距离确定,在时间水平轴投影中表现出来。如完成7~8号工作从第11次课开始,第15次课结束。5~7号工作直接发生在这项工作之前,持续时间为4次课。在网状线路模型图中每个事件的地位,以它所包含的最长的工作结束点来确定,包含在这个事件中的其它工作用虚线与这个事件连接(依赖关系),末端带有箭头。如0~3就是包含在2~5事件中的工作,是依赖关系。在上面的网状线路模型图中共有6个完整途径,即0~1,1~4;0~3;0~2,2~5,5~6;2~5,5~7,5~7,7~8;7~8,8~9。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过0~2、2~5、5~7、7~8和8~9等的事件和工作,是最大途径。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小规模的网状线路模型图,但与设计大规模的网状线路模型图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在大规模的网状线路模型图中,不用进行任何计算就可以确定所有的参数(某项工作的开始、结束,在非最大途径中时间的储备,预定完成所有工作的总持续时间等)。
网状线路模型的设计一般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的。大规模的可以教学过程的全部动作为单位进行设计,中等规模的可以某一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动作为单位进行设计,小规模的可以某一单个动作的教学为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小规模的,应先列出工作顺序表,设计中等规模或大规模的,应先列出某项目教学大纲网状线路模型动作一览表,然后再依据该表绘制成网状线路模型图。
附:前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М.Я.乌克兰教授和库班国立大学В.В.特鲁潘发表在《苏联体育理论与实践》(1972年第1期)论文中的“双杠教学大纲网状线路模型图动作一览表”(第一学年)。

动作顺序号动作名称课的顺序号
顺序号先学动作号
10支撑

动作顺序号动作名称课的顺序号
顺序号先学动作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3
5
3.5
2
5
3
2
10
2
13
0
15
16
17
16
0
20
21
1~22
支撑摆动
支撑前摆成分腿坐
分腿坐转体180°下
支撑前摆成外侧坐
外侧坐挺身下
外侧坐经前摆成支撑
支撑后摆挺身下
前摆直角下
分腿坐前滚翻
支撑前摆转体成支撑
分腿坐慢起肩倒立
支撑后摆屈体前滚翻(经肩倒立)成分腿坐
支撑后摆成肩倒立
肘撑
肘撑摆动
肘撑前摆上成分腿坐
肘撑前摆上
肘撑后摆上
挂臂撑
挂臂撑摆动
挂臂撑、前摆上成分腿坐
通过一年级的考查性练习


















ⅩⅢ
ⅩⅢ
ⅩⅢ
ⅩⅣ~ⅩⅩ

分类 体操-体操教学-网状教学法
随便看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osc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22: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