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体育词典  卡路里查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体育知识:

 

标题 翻腾动作技术
内容

翻腾动作技术

技巧基本动作技术之一。每一翻腾动作都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主要是通过助跑、趋步、单跳双落动作、原地下蹲两臂预摆动作及辅助性跟头等,为完成主要跟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准备部分取何种形式,以主要跟头动作结构为转移,其规律是,准备部分的结束姿势必定是主要跟头的开始姿势。
助跑要快速有力轻松准确。单跳双落动作要求腾空抛物线较低,这样才能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助跑与踏跳的连接一般采用制动起跳技术。原地下蹲两臂预摆动作在完成原地起跳的跟头时采用,要求下蹲适度,两臂预摆与其协调配合。
趋步要求:蹬地有力,具有足够的水平速度;蹬伸充分,适当提高身体重心;助跑、趋步、跟头连接紧凑;方向准确,姿态美观。趋步有3种类型:
❶平推式:低平快速重心起伏小,虽利于发挥水平速度,但重力势能较小不利于发挥推手时的支撑反作用力。
❷高跳式:高跳舒展重心起伏大,造型优美,节奏强烈,虽利于蹉跌下扑借助于重力加速度以增大推手时的支撑反作用力,但水平速度较平推式损耗较大。
❸混合式:这是目前许多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趋步,它既似平推又像高跳,集二者之长于一体。以上趋步在技巧翻腾动作中各有用武之地。
完成主要跟头之前,在趋步之后往往要做某种辅助性的跟头。它们若独立完成,便是一个独立的翻腾动作。这种跟头有前手翻后手翻、侧手翻及其各种转体、快速空翻等。其任务是,为完成主要跟头获取必要的力学条件和生物学条件。一般要求身体运动速度快,推手有力,方向正直,着地角与主要跟头相适应。
2.基本部分:由起跳(包括踏跳和推手)和空中翻转两阶段组成。
踏跳是完成动作之关键。其方向和力量大小,蹬高支撑时的身体姿势,决定身体重心轨迹和身体旋转动量。
欲获理想的踏跳效果,不但要有良好的腾起初速V0,还要有适宜的腾起角α。欲增大V0,首先要增大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F。由F=ma有F=m2S/t2,其中m为身体质量,S为蹬离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路程,t为S所历时间。由该式可知,只有尽可能增大S且缩短t,即只有快速有力地蹬跳和身体各环节充分蹬伸相结合,方可有效增大F,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和腾起高度。若以下肢为支撑环节起跳,用力蹬离地面之前,下肢各关节要适度弯曲肌肉紧张,好似被压紧了的弹簧,然后猛力屈踝和伸膝、髋关节,上体急速抬起的同时,用力向上领臂然后及时制动,这可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使人体腾得更高。若以上肢为支撑环节腾起,动作形式虽然有别,但其技术实质亦然。
当F一定时,若预定动作要求尽可能高高腾起,如团身后空翻三周,则应采用制动起跳技术,即适当增大腾起角,提高垂直初速而降低水平初速;若预定动作要求尽可能增大翻转速度和落地速度,如快速空翻,则应采用后甩起跳技术,即适当减小腾起角,增加水平初速而降低垂直初速。
由于技巧翻腾板富有弹性,所以身体与其相互作用而腾起时,要充分利用其形变弹力,这可获得更理想的腾起效果。此时尤应注意身体主动动作与翻腾板释放弹性势能相同步,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器械感。
蹬地结束便进入翻转阶段。
翻转可分为有支撑翻转和无支撑翻转。一切翻转动作均与力矩、转动惯量、动量矩及动量矩守恒等有关。
无支撑翻转在技巧翻腾动作中最具有典型性,其动作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动量矩守恒原理。由该原理知道,无论是绕横轴空翻,还是绕纵轴转体,欲控制旋转速度,唯一途径就是调整转动半径。缩短转动半径,转动惯量即变小,结果使角速度增大,反之则否。欲调整转动半径,就要相应改变身体姿势,身体诸环节做相对运动。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空中翻转共有五种基本姿势——团身、半团身、屈体、挺身和直体。当完成团身或屈体空翻时,欲加快翻转速度,唯一方法是加快团身(或屈体)速度和加大团身(或屈体)紧度。绕纵轴转体时,手臂要尽量靠近转轴。即将翻完预定周数和转完预定圈数时,要及时展体或侧伸两臂,由于转动半径骤增,可有效减慢旋转速度,这正是稳定落地所需要的。
在空中完成既有空翻又有转体的动作,要处理好空翻和转体的关系。若预定动作空翻周数多于转体圈数,则要首先保证空翻的速度。为此,转体要晚些快些,这可为空翻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若预定动作转体圈数多于空翻周数,则转体时间适当早些。
3.结束部分:指完成翻转后的准备落地、落地缓冲制动和最后的结束姿势等动作环节。其任务主要有两条,一是减轻震动防止受伤,二是控制平衡站稳不动。
空中准备落地动作的实质,在于为顺利落地而控制和调整身体姿势与旋转速度。运动员完成空中翻转动作后,应及时展体,以便在翻转速度较小的情况下顺利落地。此时应视身体转动速度和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选择适宜的落地角。若上述速度越快,则两脚着地的落地角越小。此外,此时有机体的功能状态也颇为重要。若着地前下肢伸肌群适度紧张用力,可明显减小对地面的作用力。
从两脚触地瞬间起,即进入落地缓冲制动阶段。若腾空抛物线很陡峭,那么运动员将落在重心轨迹延长线与支撑面交点附近,反之,落点距上述交点则远些。落地时身体将承受和跳起时一样大的负荷,往往该负荷可达自身体重的十余倍。为此,落地过程中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这一巨大冲击力,以保持落地稳定性并防止受伤。由动量定理可知,冲击力F与缓冲作用时间t成反比,即延长t可使F减小。因此,当展体两脚触地瞬间,应由前脚掌着地过渡至全脚掌,同时下肢各关节顺势适度弯曲,其伸、屈肌协调配合,做退让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克制性工作,以便有效抵消作用在人体上的转矩和垂直及水平冲力。当缓冲制动结束,人体重心投影进入有效支撑面后,若作用于人体的主矩和主矢均等于零,此时人体站立不动。这是站稳不动的充分和必要的基本力学条件。最后应以伸展大方的直立姿势作为结束姿势。
以上是结束性落地的技术。在串跟头中,还需要过渡性落地技术。
过渡性落地既是该动作的结束,又是下一动作的开始,它要为连接下一动作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它的技术要求与结束性落地有所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与结束性落地相比,过渡性落地的准备落地动作稍晚,落地角较大,落点更接近重心轨迹延长线与支撑面的交点,下肢伸肌群由退让性工作向克制性工作转换更快,总之,落地后的过渡阶段要有足够的身体移动速度和转动速度。

分类 体操-体操动作技术原理-翻腾动作技术
随便看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osc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13: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