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跳马教学特点 |
内容 | 跳马教学特点跳马是通过助跑克服专门障碍物,并利用手臂支撑来完成预定跳跃动作的一个竞技体操项目。与全能其它项目相比,该项教学有如下特点。 跳马教学特点 (5)落地:在该阶段教学中,要完成3个教学任务:落地时能适时、有效地缓冲;确保落地的稳定性;结束姿势规范、优美。 要教会运动员根据不同动作采用不同的落地方法。落地稳定与否,常常是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因此,要非常重视并严格要求落地的专门教学训练工作。 2.完整教学的运用 运动员掌握各阶段的基本技术后,即可试跳完整的跳马动作。此时常常需要简化完成动作的条件。下面简介一些有效的教法手段: (1)在使用跳跃器方面,常常采取这样的步骤:山羊——横马(女子),山羊——横马——纵马(男子);在确定跳跃器的高度方面,常常采用这样的办法:降低高度——逐渐加高——标准高度。这在一般体操教学和儿童少年体操教学中常见。 (2)在落地条件方面,常常采取“海绵坑——海绵块——标准条件”的步骤。 (3)把跳板的高度增加5~10厘米,或把两块踏板摞起来使用,对起跳效果有良好作用。 (4)在跳马上覆盖垫子。 (5)把纵马的远端升高10~15厘米,有利于掌握制动式推手技术。 (6)采用特制的弹性跳马。 (7)弹网的运用。用“弹网——高垫——海绵坑”、“弹网——跳马——垫子”等形式组成联合器械,在儿童少年的基础教学训练中应广泛采用。 (8)滑动悬挂保护带。学习高难度的跳马动作时,这是一种既可靠又有效的手段。 3.教材的选择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选择教材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在普及性质的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分腿腾越这一基础动作。在提高性质的教学训练中,教材要类型全面,重点突出。只有类型全面,才能适应规定动作的变化和该项决赛的特殊要求;只有重点突出,才能适应跳马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有所突破和创新。 4.女子和儿童少年跳马教学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女子腿部和肩带肌肉力量发展较弱,因而其起跳和推撑能力不如男子,所以要注重她们腿部及肩带力量的训练。特别是女子主要使用腿部力量的项目较多,因此应把“上肢项目”和“下肢项目”穿插开轮换,以免局部负担过重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女子心理品质特点,在教学中还要加强保护与帮助,这一点在普及性质的教学课中尤为重要。 在儿童少年的跳马教学训练中,要注意其运动支撑器官,尤其是肘关节和腕关节的防护。此外,在儿童的启蒙教学训练中,器械高度要与其身高相适应,以免因器械太高而影响正确技术的形成。 5.创伤的预防 跳马课中发生创伤的一般规律是,落地失去平衡时踝、膝关节容易受伤,后摆过猛时腰部容易受伤,推撑时容易发生肩和手腕的创伤,落地前扑或后倒时容易发生肘关节的创伤。在教学中,只要正确掌握动作技术,加强各关节训练,注意保护与帮助,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课前、课中经常检查场地器材,这些创伤不是不可避免的。 |
分类 | 体操-体操教学-跳马教学特点 |
随便看 |
|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