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立体化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托马斯首先使用了“托马斯全旋”,和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苏联运动员科罗廖夫采用经倒立下等动作的问世,拓展了动作的空间领域,丰富了动作的编排。随着鞍马动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根据动作身体重心的高度来划分鞍马动作,可分为下中上3层。双腿全旋和用双腿全旋完成的各种转体、移位、跳转、跳移等动作为下层;托马斯全旋和用托马斯全旋完成的各种转体、移位、跳转、跳移等动作为中层;经倒立动作和各种经倒立的转体、移位和下法等动作为上层。在成套动作中穿插使用这3个层次的动作,使身体重心各层次变化起伏,产生立体感,称为鞍马立体化。 立体化已成为鞍马自选动作编排的新潮流。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新编排,如1985年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鞍马项目的前8名运动员都采用了立体化编排。 鞍马立体化将启迪人们创编新颖动作和新颖连接动作,将促使更难、更新和更完善的立体化动作和编排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