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术武术谚语中有“刀如猛虎”, “刀走黑(凶狠),剑走青(敏捷)”的形容。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描绘刀术高超者演练时“寒光逼人”, “只闻刀风,不见人影”, “泼水不入其身”等,这都表明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武术中的刀术练习可分为单刀、双刀、长柄大刀三类。 单刀:一手执刀,另一手随刀法变换做各种伸缩、开合,缠裹动作相配合,以助刀势,所以武术家有“单刀看手”之说。单刀刀法主要有劈、撩、扎、挂、斩、刺、扫、架、腕花、背花等。由于刀分刀和背,单刀练法中可以做出“缠头裹脑”、“绕背缠腰”以及各种藏刀动作,这是与剑术明显不同之处。练习单刀要求眼快手捷,变化多端,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刀常居中,劲力贯于刀身,达于刀尖。这样才能如拳谚所说“短见长,不用忙(忙乱)”,“持短入长”,单刀直入。 双刀:两手各持一刀,要求运动员两手都有掌握刀法的能力,能左右配合,圆转灵活,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双刀刀法与单刀基本相同,但其中刀花较多,并与身法、步法相协调,所以俗语说“双刀看走”。 大刀:双手舞刀,气势雄伟,威武凛严,古代临阵常作为战将的马上兵器,威力很大。明代《三才会图》中说“其三十六法,兵仗迂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故有“百兵之帅”之称。清代武生、将士练用的大刀常重三四十斤,需要很大臂力。大刀刀法主要有斩、劈、抹、云、撩、挂、错、带等。练习时,特别要求以腰发力,身械协调。其中双手带(朴)比一般大刀份量轻,柄长和刀长大致相等,练起来灵活轻快,刀法基本相同。 刀术内容丰富,千姿百态,仅目前尚在各地流传的套路就数以百计。每年全国性武术运动会上都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常见的有梅花刀、万胜刀、追风刀、龙形刀、滚汤刀、花刀、劈挂刀、六合刀、八方刀、太极刀、三才刀、八卦刀、五侯刀、燕青刀、春秋刀、滚手刀、连环刀等。每套刀术随所属拳种不同,练法和风格也不尽一致。例如八卦刀以走转为主,要求人随刀转,势势贯串;太极刀则要求手稳,刚柔相济。 古代的各种刀术练习,多从实战出发,动作朴实无华,很少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个时期武术以套路演练为主,在刀术中增加了花法、造型、翻腾、跳跃等内容,动作优美,更富于变化,但技击成分不足。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武术运动的研究整理,刀术正在发扬其动作具有攻防意义的特点和民族体育的风格,并不断提高其健身价值,充实技术内容,注意发挥各门各派的特长(图28)。 
图28 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