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武术短器械,系由古兵器演化而来。《释名·释刀》:“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刀主要用于砍杀,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石刀、骨刀。殷商时,出现了专门作为兵器的青铜刀,大致有直脊、弯脊、直脊而首部上弯的三种形式。战国以后,由于步骑战兴起,刀成为军事中的主要装备之一。两汉时期,出现了环柄的长刀,是一种专门用于劈砍的短柄武器,一侧有刃口,另一侧做成厚实的刀脊,刀柄首端呈扁圆的环状,常称之为“环柄刀”或“环首刀”。东汉时期,铁刀制造日趋精良,从长沙地区东汉墓出土的铁刀,长度超过1米,有的达到128.5厘米。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把有纪年铭的长刀,全长111.5厘米,刀脊的厚度与刀身的宽度相比,大约是1: 3,刀身上饰着错金的火焰纹。到了三国时期,刀的制造也更加精良。例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称绝当世,因曰神刀”。据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孙权在“黄武五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南北朝时期,一般步兵的标准装备,就是环柄的刀和长楯。唐代刀制有仪刀、鄣刀、横刀和陌刀,到了北宋,刀的形制有了进一步改进,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刀头,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那种扁圆的大环和鸟兽饰物,出现了各种长刀,有掉刀、屈刀、笔刀等名目。明代有长刀、腰刀、短刀、偃月刀、钩镰刀等。清代有佩刀、长刃、大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扑刀等。随着火器的普遍使用,冷兵器逐渐衰落,而刀作为武术器械的一种而延续至今。武术器械中的短刀有单刀、双刀、九环刀等,长柄刀有大刀、双手带(扑刀)等。刀的构造大体上包括刀尖、刀刃、刀背、刀柄和刀盘(护手盘)几个部分。现代武术竞赛中的单刀,规则规定刀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低于本人的耳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