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据传,由河南省登封少林寺昙宗和尚所创。 大悲拳,动作舒展大方,下盘功夫多,如下势、马步、仆步、虚步、弓步、坐盘、旋转、攀足、独立和独立平衡等。练习时,要求外方内圆。拳打八方,四正四隅。全套共一百五十九式。其主要的手法是出、领、起、截。具体说是:劈掌、撩掌、挑掌、插掌、挂掌、托掌、穿掌、搭掌、搓掌、护掌、垂掌、立掌、舒掌、戳掌、削掌、砍掌、钩手、叼掠、掐指、剑指、挑指、冲拳、砸拳、杵拳、上架、棚、、挤、横、分、针、拿、切、挂等。步法有:进步、退步、垫步、侧步、行步、跟步、摆步、扣步和箭弹步等。腿(足)法有:扫腿、分腿、通袖腿、剑弹腿、高旋脚、跟脚、踢脚、踹脚、蹬脚、点脚、震脚等。身法有:含胸、拔背、护裆、提顶、松肩、坠肘、松腰、坐臀、闪、展、腾、挪、转腰、开合等。 大悲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虚实分清,虚领顶劲,松肩坠肘,松腰坐臀,上下相随,左右相随,前后相随,气沉丹田,呼吸与动作相结合等。 大悲拳以自身的架式为基础,兼有太极、八卦、形意拳的部分身法、手法、步法和腿法。有刚有柔,刚柔相济,绵绵不断,蓄发相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