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太极图形有两种:一种是双鱼形太极图,以一个圆圈来表示,内含阴阳两个半弧形、类似鱼型的图案(见下图);另一种为北宋周敦颐所作,分“无极而太极”、“阳动、阴静”、“五行顺布”、“万物化生”等五层。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一个圆圈图象作为“太极”标志的是道家。唐代的一个道士所作的《真元妙经品》中的《太极先天合一图》,就用一个圆圈作为太极图式。五代末,华山道士陈抟综合《周易参同契》和《真元妙经品》两部著作,进一步绘制了《先天太极图》。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太极”图式,可以说直接取自上述两部著作。周敦颐兼采《易》理和道家思想,著《太极图说》,用250余字对“太极图”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太极”是最初的、绝对的实体,由它的一动一静产生出阴阳五行和宇宙间万事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周敦颐《太极图说》,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清代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就是以《太极图说》为理论依据的。他以“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立说,用太极的阴阳哲理解释拳理。以后,太极拳各流派也多以太极图来阐释其理论。例如,太极图呈圆形,太极拳动作则是圆转的,弧形的,与太极图相似;“太极”运动的特点是“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阴静,循环往复,太极拳则具有“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静相递,开合相依,刚柔相济的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待动,避实击虚等,而这种刚柔、动静、虚实、阴阳变化之理也均寓于太极图中。

太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