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拳拳种之一。又称“大架拳”。传者托称此拳由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因其演练时穿长袖衣,又名“长袖拳”。清末年间,山东馆陶(现河北)张把式将孙膑拳传给杨明斋。杨于1918年至1936年在青岛国术馆任职期间,传出孙膑拳。 孙膑拳谱载:“孙膑留下长袖拳,三百六十手相连,鸡腿龙腰泼猴性,鹰眼猿臂象鼻拳”。孙膑拳讲究“静”似轻翔平稳的雄鸡,“动”象吞吐伸缩灵活的龙腰,“灵”似机警敏捷的泼猴,“神”似凝神锐敏的雄鹰,“放”似松肩抖腕的猿臂。孙膑拳的步法为“蹒跚”步;主要手法有蹦、弹、抓、挑、钻、擂、拉、劈、抄、砍、截、摆、封、捅、砸;主要腿法为踢、碰、踹、踩、挂、䟶、跪、截、插。出手讲究:拧、绞、缠、螺旋劲,一掌不到二掌跟,三掌四掌齐跟进。歌曰:“孙膑起手三不让,出溜出溜往前上,拱开门户进手腿,粘在身上没有抗”。孙膑拳主要套路有:孙膑拳大架,孙膑拳中架、孙膑拳小架、孙膑拳四架、孙膑拳五架。现流传于山东聊城、青岛、淄博、济南等地。

孙膑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