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亦写作“道引”。“导引”的意思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的锻炼方法,包括肢体运动配合呼吸控制及按摩等。古代道家以此为延年之法。《庄子·刻意》成玄英疏:“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其法以行气吐纳为主。古代医家以此为治疗方法之一。《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其法以躯体运动和按摩为主。武术界以此为壮内增力的锻炼手段,其法注重意、气、力、身四者有机配合,相互作用。导引术为道教承袭后,被当作“修仙”方法之一,见《云笈七签·杂修摄》。 导引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其迹。据传,“阴康之时,水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閟,人既郁于内,腠理墆著而多重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之为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路史·前纪九·阴康氏》)。春秋战国时,导引术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导引的养生家。早期的养生家“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他们编制的导引术式多是模仿鸟兽的动作形态。在《淮南子·精神训》中,就载有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等动作。汉末,医学家、养生家华佗在当时“禽戏”的基础上,创编了导引套路“五禽戏”,从生理、医学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导引术。导引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功法。就其练功形式来看,可分为卧功、坐功、活步功、站功以及将卧、坐、站、步式串组成套的综合式锻炼法。导引术发展到近代,成了一种被广泛用于保健强身活动的传统健身术,并被统称为“气功”。参见“气功”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