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武术流派。得名于少林寺,是在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博采各种武艺之精华而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个拳派。其源流据191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述称,达摩“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而唐豪《少林武当考》认为这是“附益伪妄之说”,“不足信也”。此种争议久无定论。宋以后少林武术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访师,李叟和白玉峰入寺授技。李传大、小洪拳、棍术和擒拿,白传龙、虎、蛇、豹、鹤5拳及气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访少林寺传授临阵实用的棍术。因此,少林武术就与诸家流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术流派。其内容: ❶拳术——有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有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老洪拳、炮拳、长拳、梅花拳、朝阳拳、通背四路、七星拳、关乐拳、龙、虎、豹、蛇、鹤拳等;对练有六合拳等。 ❷技击散打——单练,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等百余种。 ❸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一气功、阴阳气功等。 ❹器械——有刀、枪、剑、棍、长短软硬等十八般兵器,但以棍术最为著名。 ❺桩功——即站桩。有马步、椅子桩、丁字桩等。其身法讲究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以审敌势;身法起横落顺,着重掌握重心,不失平衡;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使用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因此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其变化多端的战术。演练时强调套路要一气呵成,做到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形成内外一体。“拳打一线”是少林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也有其特点。如拳诀说:“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又据《中国体育史》介绍,“少林拳即俗所称之外家,其术以搏人为主”,“而外家之中,流派至杂。……不外阴劲阳劲二派……或即世俗所言之南北二派,北派尚刚,南派尚柔……故拳术斯分刚柔之别”。南派重拳,尚短手;北派重腿,尚长手;即所谓“南拳北腿”。少林拳不仅在国内盛行,在国外亦已蔚然成风,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