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射箭器具。多用坚韧之木或竹制成,弯成半圆形,缚上弦,利用其弹力将箭射出。人类最初使用弓箭约在三万年以前。最原始的弓是用单片的木头或竹制成,箭则是削尖的木棍或竹竿。殷商时期始用青铜镞,弓已脱离了原始的单体弓阶段。从甲骨文的字形观察,弓字都作“ ”形,弓弣部已呈现出中国古代复合弓形体的特点。安阳殷墟曾发现弛弓的遗痕,其弓长约160厘米。西周时期,军队中普遍装备的远射兵器仍旧沿袭着商代的传统。春秋时期弓箭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考工记》中的“弓人为弓”和“矢人为矢”两节,详细记述了有关制造弓箭的选材、工艺流程等,并且记录了按使用者身份而规定的弓的等级。“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在湖南、湖北等地的楚墓中获得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弓有竹弓和木弓两种。汉代的弓体较宽厚,镞短干长,均利于远射。魏晋时弓的制造工艺无甚变化。南北朝时期的弓力有所增加。唐代的弓分长弓、角弓、稍弓、格弓等,弓箭是主要的兵器之一。据《太白阴经》记载,当时军中每人都装备有弓箭。宋代的弓有黄桦、黑漆、白桦等。明代以后,火器的使用,传统的弓箭所占的比重也大为降低。太平天国战争时,已基本上不用弓箭了。近现代射箭已与军事分野,成为国际体育竞赛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