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1180-1251)字明之,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自幼好读医书,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提出一些独创见解。他认为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寒温不适、情绪失常等因素,易使脾胃受伤、元气耗损,会引起多种病变,因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又提出发热的疾病亦应分辨“外感”与“内伤”。治法上善于调理脾胃、培补元气以扶正祛邪,后世称为“补土派”或“温补派”。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治疗内伤病方面的理论和经验。李杲的学说 以“脾胃论”为主导思想。他在气功养生方面也提出了维护脾胃功能以保元气的先后天并重的观点:“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也”。大意说,元气是决定寿命长短和体质强弱的根本,而脾胃则是元气盛衰的条件。他把调理脾胃作为养生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因此实践中强调“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的养生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