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格遮截宋、元俗语。谓招架、抵挡。也作“架隔遮拦”、“遮截架隔”、“格截架解”、“架解”、“架隔”等。《董西厢》卷二:“三合以上,贼徒气力难选。怎赌当?办得个架格遮截,欲胜那僧人䂚上䂚。”《三国志评话》卷中:“张飞不听,使枪刺关公,关公急忙架格遮截。”《水浒传》第十四回:“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格遮拦。”《三战吕布》第三折:“则我这点钢枪分付在那厮鼻凹里,遮截架解难投奔。”《三夺槊》第四折:“那厮枪尖儿武艺都呈遍,被我遮截架隔难施展。”《单鞭夺槊》第三折:“尉迟恭威而不猛,单雄信战而无功,我见他格截架解不放空。”《射柳捶丸》第三折:“把钢刀举起觑个明白,他可便难措手,忙架解。”《水浒传》第四十八回:“宋江在马上看时,见王矮虎枪法架隔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