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凤池清初民间拳师。江宁(今南京)人。少年即有勇名。康熙年间,客居京城,有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后强求比武。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拇,腾跃猛烈。甘凤池倚柱俟其来攻,以手承接,大义仆倒在地,拇尽嵌铁中。即墨马玉麟,长躯大腹而身捷如猿猱。甘凤池与之相遇在扬州巨商家,第一次比试,终日无胜负。明日又比,玉麟终于败北。甘凤池武艺高强,好任侠,但待人和易,一般人看不出他是功力高深的武士。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在追查一念和尚反清案和顾如云反清案中,株连到甘凤池,甘述父子及其老师张云如等。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以为儿子求师之名诱捕了甘凤池父子。李卫在给雍正的奏疏中称“甘凤池,炼气粗劲,武艺高强,各处闻名,声气颇广。”经过刑审,甘凤池承认曾参与一念和尚的反清活动,其他则一概不吐。而其子甘述经不起刑诱,将甘凤池“平日实情及同类相好之人,姓名行径,大概说出。”李卫说:“凤池颇晓天文兵法,因其自负本领,人欲得以为将帅,无不与之邀结往来。”“随身密带二本,将各省山川关隘险要形势,攻守机宜,备悉登记。並于身所到处,将方隅远近,逐一增注。”据此,甘凤池确实长期从事秘密反清活动,显然他不是一个一般的江湖拳师。甘凤池一案株连至一百八十五人,是清初大狱之一。但据载,此案诸犯未遭全戮,而甘凤池是否被杀,史籍档案均无记载。有人认为,李卫密奏主张“绝其根株”,甘是要犯,必无在赦之理。也有人认为甘得到雍正宽宥,年八十余终于家。晚清以来,民间关于甘凤池的传闻甚多,经民国年间大量侠义小说的虚构渲染,甘凤池被描写成一个“剑侠”一类人物。正如《清史稿》本传所云:“江湖间流传其佚事多荒诞。”故其可信的史迹尚待于拘沉。他的武艺门类无直接资料可供研究,以抄本形式传世的《花拳总讲法》,托名为甘凤池所传,真实与否,犹待考究。参见“花拳总讲法”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