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刀又称关公大刀。属于十八般兵器中的刀类。以长度论,则归入武术中的长兵器。 大刀套路中有一套著名刀法曰“春秋大刀”。相传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喜读《春秋》,又因他大刀技艺超群。故而得名。也有把春秋大刀直呼为关公大刀的。在十八般兵器中,讲气概和勇猛以大刀为最。 相传,在春秋战国之前,人们就把短刀加上长柄,发明了大刀。春秋大刀分为刀尖、刀刃、刀背、刀穗、刀盘、刀身和刀尾(包括尾刀、尾尖、尾环)等几个部位。其基本技法有劈、砍、斩、架、截、云、挂、挎、挑、拦、扫、扶、托、拨、压、绞、错、捣、随、扇等,其中还包括刀尾的许多用法。在套路演练中,有时还穿插有缠腰、缠脖、云胸、舞背、反磨盘花等花式动作。 “剑如游龙,刀似猛虎”。春秋大刀演练起来必须有“猛虎扑羊”之势,一招一式要有威武凛然的气概。整个套路的运动节奏应如“快刀斩乱麻”,乱刀之中,背、刃、盘、尾要交待的一清二楚。练大刀右手不能随意离开顶手,因为从技击角度来讲,右手握刀处颇为关键,无论使用何种刀法都应以右手为主。如若右手把握不牢或随意游离,势必舞动无力,难于集劲力达刀锋和尾尖,从而使全盘刀法混乱。握牢顶手还可以使长兵短用,进击近身之敌。 舞练大刀,腰为主宰,还需合以强劲的劈力和稳固的下盘功夫。经常习练可强健四肢、增强劈力和耐力。春秋大刀最重的有八九十斤。 春秋大刀一词其涵义有三:一是指大刀本体,传统上都习惯这样称呼;二是指大刀套路中的一种;三是泛称,许多拳种都有本门的刀套名“春秋”。虽然名称相同,但内容编排及演练风格均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