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太极拳术之一。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掌。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时,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并由其子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三代,在北京负有盛名。一九二八年后,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一九五七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八十八式)。一九六三年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图11)。 
图11 杨式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