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1882—1939)字秀升,世以字行。山西太谷人。其父董芳伦精医术、好武技,往来于京、津、奉天一带行医兼营古玩,后定居北京。董俊幼受庭训,从父习医练武,攻读诗文。1901年在北京从李志英学少林五行柔术、从耿继善学形意拳;1914年至天津“中华武士会”从李存义习形意拳; 1918年返回山西,定居太原。受聘为山西医院中医士、中医主任,随后又受聘为山西民众教育馆和山西国术促进会武术教师。复拜宋虎臣为师研习形意拳。1924年孙禄堂至太谷访问宋世荣,董又从孙学习八卦掌和孙氏太极拳。董俊博学广闻,精武善文。1925年撰成《少林五行柔术谱》,1934年撰编成《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法精义》,1933—1936年间在山西国术促进会编印的《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上撰文介绍形意拳、少林拳、罗汉拳、十诀剑、八方刀、断门刀、五趟白猿棍、六合枪、虎头钩等套路和技法。对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