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尊拳福建地方拳。达尊拳流行于福建省闽南一带,特别是漳州地区。据传,自唐以来,开元寺就有习武健身的寺规。达尊拳就是该寺所习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乾隆年间,又得御林军教头林南洲(漳州人)传授的军伍器械。清同治三年,开元寺毁于兵火,幸存的僧众迁往漳州南门龙眼营的通元庙(该庙至今尚存),使开元武术包括达尊拳得以流传。 该拳掌法有切、削、搓、啄、摇托及父子掌(亦称“仙人撒网”)及连环挑打(亦称“佛手掌”)等。佛手掌则典型地保留了佛门的礼节,在和尚行礼中寓攻防之技。拳法善于用冷弹劲,如弹拳、扣拳等。爪法多由掌法变,擅长擒搭扣拿之功。腿法中均用中下盘,无高盘高腿。身法上常含挺并用,正侧结合,讲究先闪后发,先化后打,时借腰抖劲,摇身抖胛,短促顶撞,发出爆发力。在技击上强调基手(即桥手)的刚硬度,往往强攻硬打, 以攻制攻,以硬克硬,以刚破刚。同时也讲究身法的运用,先化后打,守中带攻,攻守并蓄。 该拳的传统套路有罗汉颠、蝴蝶掌等;主要器械是棍术,有达摩护身棍、梅花棍等,还有禅杖、铁尺、双锏及暗器飞镖等。该拳讲究十二个字,即“刚柔、动静、转立、轻重、进退、攻守”。有拳诀曰:刚似钢铁之坚,柔如丝棉之韧;动如暴风骤雨,静似寒潭止水;转同狂风卷叶,立要落地生根。轻似飞燕腾空,重如泰山压顶;进如骏马奔腾,退似猿猴跳涧;攻同猛虎扑食,守要密不透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