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锤流星锤是武术器械中的一种软兵器。它由一根一丈五尺长的绳索和在绳索端系着的一个小铜锤构成。锤似木瓜,大如鸭蛋,锤绳连结处有一小环,缀有红绸。也称“走线锤”或“飞锤”。 流星锤有“单流星”和“双流星”之分。舞动起来,其快如飞,有如划破夜空的流星一般,故而得名。它的运动方法以缠、抛、抡、扫为主。演练时,要先学会运用身体的各部关节,做缠绕抛击的动作,由圆周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快速抛击后再收回,复变为圆周运动。要练到长绳能在脖子、两臂、腿及身上反、正缠绕,然后抛击出去,而又不能用手触锤。这就要求演练者做到缠绕抛抡,收放自如,软中见硬,力点准确。武谚说: “巧打流星,顺打鞭”,是讲练流星要有巧劲。 流星锤没有固定的套路,但它可以做出许多招式,常见的有浪子踢球、仙姑拐线、金丝缠臂、张飞蹁马、苏秦背剑、仙索缠脖、十字披红、胸前挂印、青龙出洞、黑狗钻裆等。不论哪一种招式,绳子缠了多少圈,都能一招一招地解开来,打出去。尤其“十字披红”这个动作,绳子几乎全部缠在身上,但抓住铜锤后却一抖即出,堪称绝技。还有一种和流星锤在用法上近似的“绳镖”,所不同的是在绳端系一金属镖头,俗称“甩头一子”,《彭公案》中金镖黄三太在比武时打伤窦尔墩,就是用的这种兵器。由于流星锤小,携带方便,缠绕在身上不易发现,便于突然袭击对方,因此,古时也把它当做暗器。 流星锤很难练,在不掌握它的运动规律和惯性时,很容易碰伤自己,所以初练时可用小沙包代替锤头,待熟练掌握后,再换成金属锤头(图74)。 
图74 流星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