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weiqi源自中国的棋类运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广博志》《左传》《论语》《孟子》等古籍中都有关于围棋的记载。 简史 汉朝的刘去、刘洵、班固、马融,三国时期的曹操、孙策、陆逊、孔融,两晋时期的司马炎、王导、谢安、谢玄,都是有名的围棋爱好者。南朝曾3次诏令“品棋”(评定棋艺),取得等级的“登格者”达278人。三国时出现早期的围棋理论,以后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围棋兴盛时期。隋唐时期开始实行“棋待诏”制度。这是中国围棋史上由官方设立专业棋手的最早记录。宋朝的高手有刘仲甫和李逸民。明末、清初的过百龄对棋艺进行新的探索,取得压倒群雄的战果。清初的代表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康乾盛世出现了一代棋圣范西屏、施定庵,标志着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达到顶峰。古代的重要围棋典籍有唐朝王积薪所著《棋决》;宋朝张拟所撰《棋经十三篇》和李逸民重编的《忘优清乐集》等;元朝严德甫、晏天章所著《玄玄棋经》;过百龄所编著《官子谱》;清朝范西屏编著的《桃花泉棋谱》和施定庵编著的《弈理指归》续《弈理指归读编》。这些围棋典籍内容包括棋理、棋谱、攻杀、死活、审势、收官等各个方面,一直受到中外棋界的普遍重视。围棋首先传入日本,19世纪传入欧洲。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各地出现了一批社团。上海有上海弈社、中国围棋棋会、幽风弈社;南京有业余联欢会;无锡有中华围棋会;汉口有中华围棋会;北京有北平围棋会、四宜轩棋社等。从5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和各地体委逐步把开展围棋活动列入议事日程。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棋社——“北京棋艺研究社”。1960年起中日围棋互访交流活动逐年举办。1961年成立了国家围棋集训队。1962年中国成立了围棋协会。 重要赛事 1956年12月全国第1次象棋比赛时举行了围棋表演赛。在1957年的全国棋类锦标赛中,围棋正式列入比赛项目。1958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围棋比赛;同年第1届全运会围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73年起举行每年1届的中日围棋友谊赛。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第1次举行了围棋的男子团体比赛。1976年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中国棋手聂卫平接连战胜了日本几名九段高手,轰动全日本,称之“聂旋风”。1978年开始举行全国女子围棋赛。1979年7月《新体育》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新体育杯”围棋赛,聂卫平获得冠军。1981年3月中国棋手邵震中获第3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1982年3月在东京成立了“国际围棋联盟”。1984年改中日围棋友谊赛为中日围棋对抗赛。1989年再改为中日青年棋手对抗赛;同年在第6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上,中国选手获青年组亚军和少年组第3名。1991年第3届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锦标赛第1轮比赛在韩国汉城举行,中国选手均被淘汰。1992年中国女棋手姚小敏获第4届世界业余女子围棋锦标赛第1名;同年中国棋院正式建立,形成了职业棋手制度。1993年第1届世界青年围棋超级赛和第10届世界青年围棋锦标赛在加拿大举行,中国队获2枚金牌、2枚银牌。1995年马晓春在第6届东洋证券杯决赛上,为中国拿到第1个世界冠军,同年在第8届富士通杯决赛中战胜小林光一九段,再夺世界冠军。1998年中国的丰云九段获第4届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决赛亚军。1999年惟一由中国大陆出资举办的围棋国际赛事“春兰杯”落子,首届比赛中,中国棋手未能进入决赛。2000年5月10日俞斌九段在第4届LG杯中战胜刘昌赫九段,成为继马晓春之后第2个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棋手。全国有围棋爱好者约1000万人,其中青少年爱好者占很大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