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Shaoshu Minzu Chuantong Tiyu Yundonghui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特别行政区承办。至1999年已举办了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53年11月8~12日在天津市民园体育场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技大会。1984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这次体育运动会定为第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1982年开始,这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赛事,每4年开展1次。参加第1届大会的共有13个民族的395名运动员,他们分别来自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包括解放军及铁路系统)的9个单位。体育项目分竞赛、表演和特邀表演3部分。竞赛项目有举重、拳击、摔角(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项目分武术(包括棒术、器械等383项)、民间体育(弓箭术、爬杆、跳板、地围、跳桌、筋斗、叠罗汉等22项)、骑术(各种马上技巧表演等9项)3大类;特邀表演有马球、蒙古式摔跤、狮舞、杂技等。其中有维吾尔族的踩绳(即达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跳板、回族的武术以及内蒙古骑兵的马术等民族特色项目。 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1982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运动会历时7天。有来自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民族86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593人。体育项目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2大类。竞赛项目有射箭邀请赛、中国式摔跤。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区5个民族的24名运动员参加了射箭比赛;15个省、市13个民族的56名业余摔跤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表演项目有68个,分别由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民族800多名运动员进行表演,其中有傣族的孔雀拳、白族的霸王鞭、纳西族的东巴跳、彝族的阿细跳月、高山族的背篓球、回族的斗牛、藏族的“碧秀”、土族的轮子秋、朝鲜族的秋千、黎族的跳竹竿、壮族的高空舞狮、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哈萨克族的马上拾银、塔吉克族的叼羊、蒙古族的赛骆驼和赛马、达斡尔族的“波依阔”等。同时还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图片展览”和盛大的联欢晚会。 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1986年8月 10~17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运动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由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工作人员共1097人参加了大会。另外还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的观摩团,以及特邀代表、中外记者、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等共2000余人,总规模达3704人。该届运动会共设7个竞赛项目和115个表演项目。竞赛项目除保留第2届摔跤、射箭外,还增设了赛马、叼羊、射弩、抢花炮、秋千等5个项目。表演项目比第2届增加了47项。并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比赛规则。 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1年11月 10~17日在南宁市承办。其中,赛马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1991年8月4~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运动会历时8天,有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工作人员、观摩人员、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地区和单位的代表及中外记者共3000多人参加。台湾少数民族龙舟队和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团,第1次参加了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比赛和表演。第4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2大类。竞赛项目共9项,设金牌34枚;表演项目120项,设奖114个。该届运动会不仅在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的数量上超过了历届,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项目规程和规则、表演项目评判方法,另外还增设了“道德风尚奖”。大会期间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图片展览”和盛大的联欢会。承办单位举行了运动会会歌征集活动,从第4届运动会开始就把《爱我中华》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会歌。 第5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95年11月5~12日在昆明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族的教练员、裁判员等共9000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组团参赛。台湾省少数民族组团参加了龙舟竞赛。还邀请了部分港、澳、台同胞前来观摩。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2大类。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摔跤、秋千、武术、射弩、龙舟、赛马、打陀螺11项,设金牌65枚;表演项目有129项,设1、2、3等奖。运动会期间,表彰了一批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工作者。还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摄影艺术展”、“民族团结艺术灯展”、“焰火晚会”等活动,并在海埂民族村举行了民族大联欢。 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于1999年9月24~30日在北京举行,并在拉萨设立分赛场。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共3422人参加10个竞赛项目,114个表演项目。竞赛项目有赛马、毽球、秋千、武术、龙舟、珍珠球、木球、抢花炮。表演项目有稳凳、达瓦孜、轮子秋、爬花杆、雪地走等。拉萨分赛场于1999年8月 18~23日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3个代表团,55民族,1000多名运动员参加4个大项(赛马、押加、打陀螺、射弩)的比赛和43个表演项目。运动会期间,两地还分别举办民族文化节、民族艺术周、民族大联欢、民族题材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表彰一批为民族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团和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