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Qiangzu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198.3万(1990)。主要聚居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汶州、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另一说法为藏语支),分南、北2种方言。多数人懂汉语。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跳皮鼓”等,其中“跳沙朗”分“忧事沙朗”(办丧事时跳)和“喜庆沙朗”(办喜事时跳)。羌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爬悬崖、推杆、羌族摔跤、观音秋、扭棍子等,其中推杆、羌族摔跤流行较广。 ❶推杆。源于1千余年前。竿是长约4米、小碗口粗的木杆。先由1人半蹲在地上,双手紧握木杆的一端,双腿夹竿用力顶住,作为防守;另1人相对,双手紧攥木杆另一端用力前推,作为进攻。要求木杆平衡。裁判发令,攻者开始向前推,以拍5下或10下巴掌(约5~10秒)的时间为限,进攻方将守方推倒或推过约15厘米的界线即胜,反之为败。双方轮流攻守,实行三局二胜制。 ❷羌族摔跤。一种为“抱花肩”,即双方互相抱住肩膀,以用脚将对方拌倒者为胜;另一种是双方相互交叉抱抓对方腰带,较量时不能用脚踢、绊,以连续3次将对方摔倒为胜。 
羌族推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