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中国古典哲学拳学理论。以 “五行” 的观念来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古代较为典型的一种系统观、整体观思想。先秦著作《尚书·洪范》中较早阐释了五行的基本内涵: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后发展为自然界的五种功能属性,具有普遍意义。并总结出了每一行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有: (1 )“五行”结构为宇宙构成的普遍规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按五行规律运动,即五行“为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2)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关系,这种生克关系维系着事物在矛盾中达到平衡。其具体关系如图; (3)具有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不同事物的同一行之间,有一定的相通性。如人和自然界的许多五行结构都有连通性; (4)人的五脏与五性相对应,具体为心为火、肝为木、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5)五行与阴阳、八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6)五行之间力量的变化可带来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