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拳清朝乾隆年间出现的,以一定的政治信仰为标准,汇集不同师承、不同拳种的传习者组成的团体。义和拳一名最早见载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觉罗巴延三奏折。其折云:“惟是(王伦)此等奸民,俱由白莲邪教而起,又诡名义合拳,……传授咒语拳棒”。义和拳的诵咒,是念诵白莲教的八字真言——“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念诵时,采取“盘坐,两手抱胸”的姿式,每天“早念二十七,午念五十四,晚念八十一遍”。义和拳众传习的武技,先后包括红拳、八卦拳、六躺拳、阴阳拳、少林拳、梅花拳,以及金钟罩术(即铁布衫)等。发展到义和团运动前期,几乎包罗了各种民间流行的拳技功法。但是,在义和拳萌发的百余年中,汇集其中的拳种始终是沿着自身的技术体系发展,没有出现过一个自成体系的“义和拳”拳种。至于有人把义和拳众所习的武技称为“义和拳”,其原因仅是因为该拳术传习者是义和拳这一团体中的成员,而不是拳技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