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Hanzu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10.4亿(1990)。遍布中国各省市。汉语属汉藏语系,分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8大方言。汉字以形象表意见长,其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汉族舞蹈通常与唱歌或器乐结合,称为歌舞或乐舞。先秦有“云门大卷”、“代舞”;汉朝有“七盘舞”;唐朝有“破阵乐”;宋元以后有“跳钟馗”、“采茶舞”、“胜利腰鼓”等。汉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赛龙舟、放风筝、抖空竹、拔河、踢鼓子、抽陀螺、扳羊头、跳皮筋、翻筋斗、踢鞠、赛马、登山、绊跤、弹球、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挑幡、斗鸡、拾魁踢毽子、摇旱船等。 ❶踢鼓子。又名踢鼓舞,舞者用双脚替代鼓槌,在鼓面上踩踏各种步点。分“单踩”、“双踩”、“换踩”、“小跑踩”、“跳踩”、“撩腿踩”等。 ❷扳羊头。又称扳爪,即扳手腕,是一项增强腕部力量的传统体育活动。分为悬扳、定扳、双手扳等多种方式。扳手腕运动不受场地限制,在全国各地均很盛行。 ❸扭秧歌。流传于陕北,盛行于北方,是舞与歌相结合的一种活动。舞者伴随着鼓点与唢呐声踩踏各种步点,动作突出“扭”与“踏”,有十字扭步、三进一退扭步、二进二退扭步、前进扭步等20余种步点。 ❹挑幡。流行于闽北地区,表演者用长12米的毛竹,竖立于肩、臂、手部,或置于足、头、鼻处,又或齿托表演。有顶、托、伸、卧、转、滚等动作。 ❺斗鸡。河北称撞拐,江苏称捣拐,湖南一带称鸡儿拳。是一项力量加技巧、斗智慧的个人或多人对抗性的单腿跃步运动。 ❻拾魁。流行于福州地区。用瓦片磨成圆片撒于地面,拾魁者通过抛、拾、扫、接等动作,锻炼臂功和眼神。常见有“仙女散花”和“九天云雨”2种花式。 ❼摇旱船。流行于北方各地。要求乘船者与撑船者紧密配合,作各种舞蹈与武术性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