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体操体操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均匀的节拍指挥下,徒手做身体各部分交替对称性运动的成套练习。中国古代亦有徒手的肢体运动,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幅西汉时期帛画《导引图》(参见“中外体操史的‘导引’条目”)上,绘有男、女、老、少做的徒手动作三十多种,有上肢举的动作,下肢蹲、弓步、跳的动作,躯干的前、后、侧屈和转体动作等,相似于现在的徒手体操单个动作。还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均为古人用以健身防病的肢体活动,可属中国古代之保健、医疗性体操。 现时之徒手体操,是近代由外国以柔软体操传入中国。19世纪的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已明确划分器械体操和徒手体操两大部分,徒手体操是按人体解剖结构组成身体各部分的各节动作,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四肢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呼吸运动等。教学时,德国式以先徒手后器械安排,瑞典式柔软体操分若干教程,各教程侧重胸臂、腰腹、跳跃、呼吸等运动。各教程中穿插使用如肋木、窗格、横梯、悬梯、悬梁、平衡板、运动台等一些辅助器械,徒手与器械相间进行。20世纪初,丹麦尤以尼尔斯·布克改革了瑞典体操后,创立了另一流派的基本体操(徒手体操),布克重视动作的连续性、伸展、弹性、柔韧、自由及有韵律、有节奏,以使练习更为活泼有效。据日本今村嘉雄《欧美体育史》介绍,布克的基本体操,其运动的分类为:下肢、上肢、头、体侧、腰、腹、行进和跑步、跳跃和灵巧。瑞典体操和丹麦体操均注重保健性、矫正姿势和促进身体发育的目标。20世纪初,徒手体操虽传入中国,却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徒手体操已广泛成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手段。 徒手体操内容丰富,动作的分类是按人体解剖特征划分,有头颈、上肢、下肢、躯干、全身等动作;动作的方法有举、振、屈、伸、绕、绕环、转、踢、弓步、蹲、跳等;完成动作时,身体可在立、撑、坐、卧、跪的姿势中做;练习的形式可单人做、双人做、集体做、还可定位做、行进中做。 徒手体操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水平的人锻炼,易于开展。 徒手体操用于保健性运动可编成广播体操、课间操等;用于增进工人健康的运动可编成生产操;用于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可编成医疗体操;用于辅助各项运动可编成发展身体的专门练习和准备活动;用于体育课的教材可编成基本的成套练习。在团体操表演和男子自由体操比赛中,也有徒手体操内容,徒手体操还可举行群众性的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