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特点体操教学作为体操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其自己的目的、任务、计划、原则、方法、手段、过程、阶段以及课堂组织形式等内容,还有其独自的特点。 1.保护与自我保护:由于体操动作是一种人为方式(设计)的身体练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有时还迫使人体处于一种复杂的运动状态,所以在体操教学中为了防止伤害事故,经常采用各种相应的保护手段,并传授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便成了体操教学的一个特点。 2.帮助:体操动作的教学以质量为前提,讲究动作技术的规范化,即无论是对“举手投足”的简单的人体活动;还是对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各种复杂的运动速度的调整与组合活动,以及动作完成瞬间的身体姿势(包括静止造型),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在体操教学中,为了加速掌握动作,促进动作技术的规范化,就必须广泛运用托、顶、搓、拨等帮助手法,通过助力去达到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因为帮助贯穿于体操教学过程的始终,故成为体操教学的另一个特点。 3.培养心理品质:在体操教学中,由于体操动作的复杂性和器械的结构特点,常常要求人体在一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运动,为此对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抗扰应变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并通过各种相应措施培养他们“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果断”、“沉着自制”等优良心理品质,便构成了体操教学的又一个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