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站桩功站桩功的一种, 由王芗斋所总结,曾名养生桩、混元桩,从“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站法: ❶预备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宽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含胸拔背,双手叉腰,两眼轻闭或半开半闭, 自然呼吸2—3分钟,使思想逐步集中,再作自上而下的全身放松3分钟,然后选做以下各式。 ❷提抱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宽与肩齐,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屈,最大限度不过脚尖。上体保持正直,臂半圆,腋半虚,肩稍后张,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两手指相对,相隔三拳左右,位于脐下,掌心朝上,有如抱一大气球。头正或稍后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嘴微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非笑的状态。 ❸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分开稍弯屈朝斜前方,双手位子脐际,手心朝下偏外侧,有如扶按在飘浮水中的大气球上。其它均如提抱式。 ❹撑抱式——两臂抬至胸前,松肩,肘关节稍下垂,两手与胸间隔一尺,手指分开,手心向内作抱球状,或手心向外作撑物状。其它均同提抱式。 ❺分水式——两臂稍弯屈,向左右侧自然伸展,两手保持在脐横线以下,手指分开,手心向下有如分水。其它均如提抱式。 ❻休息式——第一式,双手反背贴于腰部,或将双手插入上衣袋内,拇指露出,其它均如提抱式。第二式,两臂抬起,两肘弯屈,搭扶在相当于胸高的栏杆上,两脚前后相距约四横指,前脚满掌着地,后脚尖自然着地,两脚可不定时的轮换。第三式,臀部轻靠桌边,作第一式或提抱式,或双足并立,脚跟提起,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拇指露出。第四式,左手扶桌或椅背,右手反背贴腰,左脚在前,全脚掌着地,左腿直立或微屈;右脚在后,右腿自然微屈,足跟微提,有似走未走之意;或以足尖为轴,缓慢自然转动;头微左歪,全身重量主要放在左侧,使右侧处于松弛舒展状态;如是左右(手)、前后(脚)作不定时的轮换。站桩每天可进行二、三次。初练时每次10分钟,逐步延长至40分钟左右。站桩不强调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对杂念也任其自然。这套功法有助于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青光眼,对溃疡病、关节炎也有一定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