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手法揽雀尾、懒扎衣:由掤、捋、挤、按四法组成。“掤”出的臂必须成弧形,高不过口,肘关节稍低于手,手指既不可软缩无力,也不可僵硬挺直。后手可按在体侧,也可随前手同时掤出。两臂要保持弧形; “捋”的动作无论弧形大小,都必须成圆形或曲线,不可直着回抽; “挤”时两臂向前须撑圆,前臂高不过口; “按”时两臂不可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过头,手腕微塌。 捋挤势:“捋”和“挤”的要求同前。 转身大捋:“捋”时两臂稍屈,两掌心斜相对。 如封似闭:两掌后收时以肘关节牵引,边分边翻转,不可扬卷前臂。 斜身靠、背折靠:上下两臂皆成弧形斜向外撑,周身须完整,力达肩、背或上臂。 搂膝拗步:推掌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由上向下劈打,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 倒卷肱:后手回撤要走弧形,不可直抽,推出之臂不可伸直;下搂手不可走直线,前推手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向下劈盖。前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要沉肩垂肘。 云手:无论手心向内或向外,运转都要成立圆。速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臂不可僵直或屈成三角形,手高不过眉,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肩不可上耸。 单鞭:无论单推掌或左右推掌,两臂皆不可伸直,手高不可过头,勾手不可僵劲,后臂也不可过横或过张。 左右穿梭:两手上托和前推要协调一致,两臂成弧形。前推之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腰,保持沉肩垂肘。 闪通臂:前推和上托时,前后必须协调。两臂皆成弧形,前掌高不过头,低不过口。 金鸡独立:无论挑掌或撑掌,臂都要成弧形。 穿掌:掌心向上,沿另一手臂向前伸穿,掌、指都要伸展,臂稍屈,带有含蓄的力量。扑面掌时,用俯掌(掌心向下)向前伸推。 高探马:向前穿推之掌高不过眼,后掌收在小腹前。 搬拦捶:手臂不可伸直,搬(压)拳和拦掌动作要有明显的弧度,不可直来直往。 搂膝打捶:拳由腰部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栽捶:拳从上向前下方打出。高拳时拳不过头,栽打时臂斜向前下方。 肘底捶:可用一掌一拳,也可双掌变拳。两臂要保持弧形,两肘不可夹紧。 掩手肱捶:拳自腰间向前撩出,高不过腰,低不过裆,拳心向下。崩弹时要完整有力,也可不发力向前撩拳。 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左或向右格挡。 双峰贯耳:两拳经两侧向前上方横打,高不过头,低不过口,相距约一头宽,拳眼斜向下,两臂如钳状;两肩要沉,两肘不可扬起。 披身伏虎:两拳上不过头,下不过腰,上下相对,两臂成半圆形。 弯弓射虎:两臂抡转路线成椭圆形,前拳高不过头,低不过口,后拳停于右额前。 上步七星:两拳(或两掌)腕部相交,高不过眼,沉肩垂肘。 海底针:臂伸向斜前方,手指指向前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