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拳福建地方拳。也称虎桩,流传于福州、永泰、长乐、连江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后又传至浙江、江西等省,还传至日本、美国及东南亚一带。据查,1897年, 日本国琉球上地完文来福州跟随虎拳的一代宗师周子和学拳达十三年,回国后将虎拳与流行日本当地的拳术融汇结合,演变成今天的“上地流空手道”。 虎形拳是仿效猛虎扑食、跳跃、奔串等动作结合武术中的技击攻防创编而成,其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发劲时怒目强项,虎视眈眈,有怒虎出林,两爪拔山之势。手型上多用爪,讲究手指的功力,多短打硬功,上盘以封门户为主,先守后攻,动作紧凑。下盘步型步法以稳健著称,要站桩步。拳谚讲:“桩步熟练纯习,做到气沉丹田,强若不倒之翁。”虎桩分静桩与动桩两种,动静结合,静时要有虎踞之势,动时要似猫之灵巧。身型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身法上要求做到吞、吐、浮、沉,劲由腰发,催达指尖。练习中讲究外练身、基、马,内练精、气、神。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怒虎出林,时而如饿虎擒羊,都能体现刚强凌厉的风格。该拳主要套路有三战、四门、五基、八卦、坎卦、三十六手及一百○八式等,还有虎拳对打等套路。

虎形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