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吊环 |
内容 | 吊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国际规则规定,一套吊环自选动作应包括静止用力和摆动动作,两种动作数量比例应大致相等。同时,要求有1个至少B组的用力量完成的手倒立、1个至少C组的用摆动完成的手倒立和1个B组以上的力量静止动作,手倒立和静止动作要求停止两秒。吊环运动早在1842年就有文献记载。当时的吊环是在一根横木上吊着两个用皮包裹着的铁环,手握铁环进行各种悬垂、混合悬垂和支撑的练习。1896年在希腊的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就开始把它列为体操的比赛项目。希腊运动员约·米特罗普洛斯获得吊环冠军。当时的比赛吊环,整个架子是用木质组成,但是,制造得非常豪华,吊环的横梁刻成凯旋门的式样,装饰得非常精致堂皇。虽是初次比赛,但是难度不小。已有人能完成十字支撑这样的高难用力动作。1903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吊环也开始列入世界锦标赛的比赛项目。以后,由于早期体操比赛项目设置未完全固定,所以,曾有几次大型国际比赛未列为比赛项目。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规定动作。当时的吊环规定动作为:悬垂直体后上成直角支撑——屈臂直体慢起倒立——落下成水平支撑——慢落下成后水平悬垂——直体起经倒悬垂落下成前水平悬垂——后摆前转肩——后摆接前摆翻上成倒立(分腿)——足勾绳子——直臂直体分环下落成倒悬垂(脚放开绳子并腿)——后摆前转肩分腿下。50年代以前,吊环项目以静止和用力动作为主。60年代,日本和前苏联运动员创造了直臂摆动和振浪技术,有效地推动了吊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吊环动作的活力。在吊环技术的发展史上,前苏联的阿扎良、沃罗宁、安德里阿诺夫和基加金,日本的中山彰规、早田卓次、加藤泽男和本间二三雄,以及中国的李宁等都对世界吊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吊环项目开展得较晚,但是,近似吊环的皮条,作为民间的体育和杂技表演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老艺人口传,中国皮条运动起于隋炀帝下江南时,在运河船上,艺人们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的绳索工具——皮条进行杂技表演。从此皮条便逐渐形成独立的活动项目。旧中国在学校体育中已有吊环活动,但未作为比赛项目。1953年前苏联体操队来华表演,第1次作为竞技体操项目介绍到中国。1954年在旅大(旅顺和大连)举行的全国城市中等以上学校运动全上,吊环才正式列为体操比赛项目。鲍乃健获吊环冠军。随着体操事业的发展,中国吊环水平也逐渐提高,50年代阮国良被誉为“中国的阿扎良”,60年代的廖润甜以力量动作与摆动动作相结合,使吊环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的黄玉斌第1次在大型国际比赛中(第5届世界杯体操赛)获世界冠军。80年代的李宁,第1次被国际体联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吊环动作——“李宁上”。吊环项目的特点是握点(环)的活动性。因此,在摆动动作中虽然身体是前后摆动,但是,身体重心却是一种上下的直线运动。吊环项目的另一特点是力量性。被称为“健与力的项目”。近十年来,吊环的技术发展很快,直臂窄环摆动技术的运用,摆动动作与静止用力动作的“复合式”连接,高难用力动作和下法的发展,使吊环技术提高到了新的阶段。目前,不放手的前后空翻2周动作的运用,增加了吊环的项目特色,特别是与“本间上”和支撑后摆成倒立动作的连接,增加了吊环项目的活力。此外,大摆转体动作的发展和创新,给吊环动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然而,力量仍是吊环技术发展的基础。 |
分类 | 体操-基本体操-吊环 |
随便看 |
|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