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体育词典  卡路里查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体育知识:

 

标题 体操训练原则
内容

体操训练原则

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体操训练工作的实践,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以及不断发展的运动提高的需要而总结的经验的集中表现。
原则从字意上讲,是事物发展的一般法则,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可以这样理解:体操训练工作如果遵循这些原则,就能进步快、收效大;反之,违背这些原则就会走弯路、影响训练质量,甚至给训练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或失败。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着的。但是,正确的客观规律又是不容易被发现或一次就彻底地发现(不完全或不完善)。所以,研究、讨论、掌握和运用训练原则,在于更好地解决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任务。同时要持辩证观点:既不能认为原则是一成不变的,又不能不对原则给予极大的重视;坚持原则是因其带有历史经验的科学性,有普遍意义,有相对的固定性,同时也要注意灵活性,防止绝对化的固定性。下述训练原则的简略发展概况可以证明如上论点。
1930年芬兰学者拉乌里·毕卡拉在《竞技运动》的“训练的一般基础”一章中提出了训练的一般原则:
1.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运动量起伏的原则;
2.量要逐步减少而强度要逐渐加大的原则;
3.必须从广泛的一般身体训练逐渐转向专项训练的原则。
在40年代的训练理论中,又增加了“训练过程的不间断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把一般身体训练逐渐转向专项训练原则并发展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50年代,前苏联A.M.施列明和М.Л.乌克兰主编的《体操》(前苏联中等体育学校教科书。1954年莫斯科出版),提出了5个原则:
1.逐渐加大运动量;
2.全面影响有机体;
3.在作业中采用很大的运动量,有时甚至采用最大运动量;
4.复习;
5.个别对待。
60年代,1961年出版的我国体育学院本科讲义《体操》谈到2个训练原则:
1.合理运用运动量的原则;
2.全面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70年代,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体操》(197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中提出:
1.多年系统训练原则;
2.全面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3.“三从一大”原则;
4.个别对待原则。
1979年前苏联体育院系教材《竞技体操》讲到以下6个原则:
1.专业的深化与取得成绩的一致性;
2.一般与专门训练相结合;
3.训练过程的不间断性;
4.不断加大运动量和取得最佳成绩的一致性;
5.运动量的波浪式变化;
6.训练过程的周期性。
纵观数十年在训练理论中的训练原则变化,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方面是变化不大的。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结合我国体操训练的实践经验,暂可立论如下5个训练原则:
1.系统性原则。有的称多年系统训练原则,更多的称不间断性原则,还有其它称谓。按照现代训练学理解,系统性原则的概念是指“从初期训练到出现优异成绩,以及保持和继续提高,直到运动寿命的终结,都应系统地进行训练”这样一个长期过程。近些年的体操运动实际表明,一个体操运动员要步入世界先进水平必须经历多年系统训练。其理论依据是生物适应规律。
2.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增进运动员的健康,发展运动素质以及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专项训练一般指专项技术、战术等内容的训练。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运动的成绩。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物质基础。强壮的身体,良好的运动素质和机体工作能力,能够促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体操技术,提高专项能力,承受大运动量的负荷,参加长时间(或连续)紧张激烈的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病,延长运动寿命。此外,通过身体训练,还可以培养运动员的良好意志品质,这对体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身体训练水平愈高,就愈有可能创造优异成绩。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度发展的身体训练水平,只有在体操专项技术和战术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3.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合理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原则。这个原则是国家体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练兵的光荣传统,结合运动训练的特点和中国多年运动训练的经验而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它符合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加速提高运动成绩。本原则的辩证关系,其中心是实战。从难、从严、大运动量都是手段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祖国争光。还应看到,此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必须全面加以贯彻,而且必须使之具体落实到方法、手段上。从难概指,训练思想上不怕难,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条件等方面都要从难等等;从严则要求,严格执行计划,严密训练过程,严格要求思想作风及严格要求按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技术动作等等;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平时训练要尽量按比赛的条件和要求来进行,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比赛的具体情况,有人称为适应性模拟训练。合理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十分难以驾驭的科学性要求极强的课题。综合国内外资料,各国参加世界大赛的集训队员,每周训练可达9次。如以女子集训队员为例,周训练时数则在40~50小时区间范围,每天练习5~10小时不等,可见随着体操运动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各国教练员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对大运动量概念的不同理解,运动量的变化和出入是十分显著的。考虑运动量的主要因素应包括训练时间、动作数量、训练密度和强度。具体到体操运动员则还应考虑完成动作的难度和质量。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不同的运动员在贯彻大运动量训练时要有不同的要求。大运动量训练要有节奏,要保持波浪式的上升曲线。在运用大运动量手段时(特别是冲量阶段),要特别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并严格遵守个别对待原则以及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前后的护理工作。
4.区别对待原则。本原则是在训练工作中考虑到个体差异而进行的不同对待。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和实事求是诸原则的要求在体操训练工作中的体现。也是事物矛盾规律的反映以及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的反映。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指: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思想状况、意志品质、各器官机能状态以及神经类型等等。即使是同一个运动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进程的推移而产生变化,而带来各种不同差异的要求。其中要特别留意和重视个性的保护,因为这往往是形成优秀运动员风格(特色)的珍贵条件。区别对待原则的实施要能贯穿着“发扬以我为主”的精神和“扬长为主”、“扬长克短”等战略意图。应能做到,使条件好的运动员不受限制早日成熟,而条件稍差的运动员也能充分发挥潜力达到其应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贯彻区别对待原则,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运动员的情况并进行细致分析;其次,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第三,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选择和发展难度动作及编排成套练习;第四,根据个人特点恰当地选择教法及训练手段;第五,根据个人特点安排运动量。
5.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地进行,而后一个周期应是在前一个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应用周期性原则实质上是把较长的训练时期划分成较小的训练阶段。因为人们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才能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准确的计划和实施。目前的训练理论把一个竞赛周期划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而且都有各自的具体任务。周期性原则告诉人们,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有起伏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经验都证明,想在较长时间内始终把竞技能力维持在本人最高水平是不可能的。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一段时问恢复一下,再保持一段时间,再恢复,总是这样波浪形地发展着。
总之,体操训练的各个原则,首先应该强调它们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来源于多种形式、多种因素的竞技运动本身的特性。还必须指出,训练原则和教学原则也是统一的,在进行训练的任何阶段都应当予以贯彻,包括对初学者直到高级运动员。

分类 体操-体操训练-体操训练原则
随便看

 

体育网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锻炼、看球、热身等体育百科常识,帮助用户化解看球及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osc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8 21:21:37